《睢宁县乡村地名文化人物志》摘记:相传周姓住宅为圆形。其先祖按房份合理安排居住。除北面无法订户开门居住以外,东、西、南三面均有住户,故称团宅。
这里有周、鲍、朱、胡、张、任等姓氏。其中周姓,占 70% 左右。该庄北临魏庄,东接东(周)庄,南靠张庄,西为许庄,该庄社会人口 220 人,均为汉族。团宅庄占地 267 平方千米,可耕地面积 300 亩。农作物主要有小麦、玉米、水稻、花生、黄豆等。
团宅人,喝的是同样的水,变成血液,血液成分也是一样的。团宅信息,听进去,变成意识,成了抹不去的团宅“记忆”。
2018 年 9 月的一天,编著者与计划哥一起吃饭,席间,弟弟周勇提出,团宅人行为与许多村庄不同,见事不俗,高而又深,有想法而不枉为,有胆气而有作为,捕捉信息而不妄言,自信而有度。不管是识字不识字,说话办事都显得别类。一句话,团宅有文,团宅有化,团宅有文化。
也许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编著者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要为搬迁后的团宅村留下一点什么。
2012 年人均年收入 9480 元。该庄人杰地灵,学业有成者居全村首位。年逾80 岁的 8 人,90 岁以上的 3 人。本科生、研究生 8 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属于魏集区官庄乡团宅村。1956 年,为团宅初级社。1957 年,合并为毛庄高级社。1958 年,成立梁集乡人民公社,称毛庄大队,团宅生产队。1986 年,改为团宅村民小组。2010 年划入县农业示范区。2010 年 2 月,称团宅居民小组至今。这年的 9 月 29 日,团宅村人为了搬迁而合影,团宅村有史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大团聚。
众多名人通过题词、书画等形式表达了对一个古老村庄搬迁的礼赞。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、全国人大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宪林 2019 年春为团宅搬迁欣然题词“革命之火,团宅之光”;
商务部原副部长、国家进出口银行原行长、政协全国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周可人为团宅搬迁欣然题词“发扬团宅精神,弘扬团宅文化”;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宛成题词“团宅是天,团宅是地;横批:天地之子”,创作国画《小小团宅,大大世界》,并书写《周氏家训》;许多村民拿起了笔写作回忆文章,提供了一幅幅珍藏的老照片……有形的是村,无形的也是村。于是团宅人所有活动都有了意义,过往的活动轨迹,都有了源头;团宅人的所有劳作、行为,以至于一声叹息,也都产生了结果。它“融”进团宅文化,你却再也找不到它,就如同你吃
进馒头,长成了力气,你却不知道哪点力气哪块肌肉是哪个馒头育化而成。一次次排版,一遍遍修改,编著者与出版者共同挥洒汗水。
新冠疫情爆发后,2020 年 4 月 15 日,周继胜先生告知出版方,有两位老人因病去世没能看到他编的村史,渴盼图书早日见诸世人,并写下“盼书”的诗篇:
人间四月芳菲尽,
印厂鲜花始盛开。
长恨新冠误中华,
不如丰文情和采。
6 月 16 日,编著者周继胜先生又转来微信群安慰与鼓励的信息:
一月疫情二月封,三月没事硬挺中;
四月坐吃山也空,五月又在封锁中;
到了六月谁不蒙,七月八月待定中;
九月十月又入冬,十一二月全剧终;
明年咋活研究中;啥也别说了,今年不死算成功!
我收到这些饱含深情的诗笺后,不禁感到一阵阵难受。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可把控和排设人员复工、印厂复产的不易,我陷入了沉思——公司得抢抓时间,不能让老人们留下终身的遗憾啊!
克服村史家谱排版方面反复修改的困难,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大型村史《团宅》,终于与团宅村民、广大读者见面了!
《团宅》前言部分收录《代序》《团宅》《团宅颂》《团宅,我心中的圣地》和《示儿》,周继胜先生生于斯长于斯,多少次从京城梦回家乡,甚至从遥远的曾经驻节格鲁吉亚回望初生之地,文词切切,故土难离之情跃然纸上。
全书正文共分五大部分,分别为“勋业光辉,照耀祖宗”“乾坤广大,繁荣新隆”“志谋高强,超群出众”“邦国丰富,勤亦无玄”“光荣属于团宅人民”等。周先生在“编后”中写道:“玉在山而草木润,渊生珠而崖不枯。团宅在党的的领导下,一路走来,路上有玉,有珠,故永远鲜嫩,活力四射,生机盎然。”
团宅,已经不是地理概念了,“也许我们还会相聚,也许我们永远不在一起,但是团宅是我们共同的语根,是我们骨肉相连的符号。”“我们就是一家人!”全书图文并茂,全彩印刷,可谓鸿篇巨制;编一村之史,立一村之言,真是呕心沥血。相信此书必将随团宅人流布四方,与读者薪火长传。